編按:
這是香港電台從2014年10月開始播出的影集,根據官網這系列影集的介紹如下:
〞修行,是人提昇自我身心靈之道。

文章標籤

詠春拳圖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描述逐漸出名的年輕武術家李小龍,與舊金山的傳奇功夫大師黃澤民(蔡李佛派)比武的故事。
《龍之誕生》由《拳王阿里》(Ali)、《尼克鬆》(Nixon)這兩部傳記片的編劇搭檔Stephen Rivele和Christopher Wilkinson共同編劇,故事將從1965年黃澤民(Wong Jack Man)挑戰李小龍之後說起,那場對決李小龍背部受傷勉強勝出,之后開始加強訓練。電影中李小龍將與黃澤民一起對抗一個舊金山的唐人街黑幫。 

文章標籤

詠春拳圖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內容簡介

「武」乃合「止」、「戈」二字而成,可見真正的「武」不只是暴力與流血,而且要止息干戈,停止戰爭,為人類社會帶來和平。

文章標籤

詠春拳圖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右邊的李小龍圖解詠春拳,是艦長珍藏的幾本絕版武學書之一,在那每天都大考小考時的國中的慘綠及血氣方剛的少年時代,是看到李小龍當封面,才花了零用錢買下,頁末還有當時購入時,用青澀的字書寫的「詠春第四代弟子XXX 1971年購入,之後自練了一陣子後,小念頭也沒練完,就擱下了,但就想想人生真是巧合,過了二十年後,竟又重新拾起了。有些感慨,也有些感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標籤

詠春拳圖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那個台灣還是詠春沙漠的年代,一個人默默找著詠春的資料閱讀,在網海中找尋著能學習的管道和資訊。是很孤寂的,十幾年過去了,拜電影《葉問》所賜,詠春成了家喻戶曉中傳統武術的顯學,看在心裡也是高興。
隨著詠春功夫的習練處,在台灣各地如雨後春筍般興起,遂想成立一個 臉書社團來結合拳友同好,提供一個豐富的詠春研究及討論的園地。於是成立了這個社團,提供最新的詠春訊息,希望能帶動討論的氣氛,也讓有志學習詠春的同好,有個尋師訪友的空間。

文章標籤

詠春拳圖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木樁 是打?還是化?
木樁,打下去回饋回來那個力你怎麼處理呢?勁怎樣來留去送呢?

文章標籤

詠春拳圖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武術大師于承惠在《箭士柳白猿》電影中飾演匡一民的角色,一開始的鏡頭即與各大武館館長比試「划勒巴子」踢館,只見二人坐於椅上,施展拳腳,最後分出勝負。這樣的比試,就我很初淺的詠春經歷中,卻有著似曾相識的親切感,因為詠春也有類似這樣的訓練名為「君子橋」。 
 

文章標籤

詠春拳圖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3681029_1172069629523283_7650422418079824502_n13731446_1172069639523282_8682930943709307228_n

詠春拳訣有云:「力由地起,拳由心發」,很多初學詠春的朋友都知道,這個地力起於內拑之力,然則地力是如何從內拑之力運作出來的呢?很多人摸索了一陣子,始終沒有摸清這個「借地力」的概念,只覺得了完成了所謂的「結構」,就認為可以任意的將地力借上身打人,但事實上卻又不是那麼回事。

艦長習詠春已八年有餘,看人習練詠春也成了一種興趣,,說實在的,一個拑羊馬結構的完成,牽涉了許多的要點,但大部分的人在完成了「結構」後,是否能知這個「結構」是錯或是對,又變成了另一項重要的課題,因為錯誤假象的「死結構」,會讓手法、身法不靈外,還有可能因錯用而造成傷害,反之「活結構」除了能對手法、身法有如虎添翼之功外,還能收養身健體之效。

其中雖有許關竅,但最基本的還是於「胯」,胯有分內胯、外胯,而地力就是由藉由收內胯而拑「陽」後而起的地力,許多詠春初學者,通常夾的是「膝」而非胯,如此拑羊馬的重點便由本來應該的「胯」,轉變到了下半身的「膝」。 但並非說以「膝」完成的拑羊馬不能產生所謂的結構,由於詠春拳的結構是由許多「三角形」所組合而成,所以只要其中一個三角形能承受較以往還要巨大的力量時,往往造成初學「結構」完成的假象。

文章標籤

詠春拳圖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看似招式簡單而平凡無奇的武術,事實上並不如表象上來的簡單,在歷代祖師們經過實證的鍛練後,已將外放的肢體收至內在,而傳下來的套路,在一般人的眼中,反而看不出其所以然,而需老師的口傳心授入室弟子,才能學習到的內在運作的心法,然而傳至後世,開枝散葉,各立分宗,幾經世道顛沛,內在的東西或有少許流傳、或已蕩然無存。

現代人習武依循流傳下來的外在套路,而未見其內在深層菁華關於身體運作的心法,通常會有二種下場,或練數年而徒勞無功,或練數年因未得法未能防身健體而反傷身。徒勞無功事小,傷身事大,說來說去都是講「身」,所謂心法,即為練「身」,先求得己「身」平衡,身平則心平,在不違且順從人體內在運作的方式行拳,則有防身及延年益壽之效,習練者先從了解自己身體,進而控制自己,方能了解如何控制他人身體,達到防身的效果,防身而不反傷己身。

文章標籤

詠春拳圖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利用連假的時間,看了徐皓峰的《坐看重圍》電影《師父》武打設計一書,書雖以武打設計為副標,實為抒發在詠春及八卦兩門武學上的見解,其中對於傳武在練法及打法上的描述,就如在李仲軒口述,徐整理的《逝去的武林》,似明白又有些隱晦,但明白的人一看就知他在說什麼的訣竅。

文章標籤

詠春拳圖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