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是筆者目前看到描述詠春歷史最新的一篇文章,轉錄以饗讀者:  2002年9月,筆者之《古勞詠春舉闡宗》在《精武》發表後,至今一年有餘。閑時又細閱梁挺先生之《詠春傳正統》、梁偉明先生之《詠春拳專輯--粵派詠春拳的幾個支系》,不禁讚歎兩位先生務實求真、不辭勞苦的精神,為探尋本門根源付出不少汗水。但卻引起廠筆者對梁贊故居說明內容之"詠春舉源流"的質疑,故撰本文,闡述梁贊祖師傳下之佛山詠春拳與古勞詠春拳之比較。   

一、詠春拳源流 梁贊故居挂圖文字。有關詠春派源流寫有“先祖嚴詠春氏,原籍廣東。少而母歿,父嚴二因事被誣,幾陷於獄,因是遠徒川滇邊區,居於大涼山下,以賣豆腐為活,此清代康熙年間事也”。 評釋:據《詠春白鶴拳譜》記載,白鶴拳是清朝順治年間(1644~1662年)由福建福寧州(現霞浦縣)北門外少林舉師方鍾的獨生女方七娘所創。

方七娘—日在白練(蓮)寺內織布時,見一隻白鶴飛落在梁間,昂首振翅,舞足弄翼,引喙銜毛,做伸頸覓食之狀,後又纏膀歇息,姿態奇妙。方七娘感到非常有趣,即以手中梭盒投之,被白鶴閃跳避過;又以緯尺擊之,複被白鶴展翼彈出。俄而白鶴展翅淩空,沖人霄漢。於是七娘感悟之余,精研不輟,乃揉合白鶴種種舞姿於少林拳法中,經數年揣摩衍化,創出別具一格的拳法。 後永春等地學習白鶴拳的人數最多,範鬧最廣,影響最大,使白鶴拳在理論和練功方法上形成了具有永春人文地理特點的技術體系,因為這些人的籍貫都在永春,故將此拳稱為“永春白鶴拳”。

詠春拳圖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144ceec3d4c82e.jpg 山鎮富商阮寵明,娶一妻二妾。其兩名兒子阮濟雲,阮奇山兄弟天性嗜武,自幼便師隨詠春拳名師霍保全修練詠春技多年,功夫造詣非凡。其時族居安南(今越南)的華人勞工常遭當地黑幫勢力欺淩勒索。為保身家安危,當地華人團體“南番順同分會”出資禮聘阮濟雲往安南授武,嗜武如命的阮濟雲捨棄大富之家的安逸生活,欣然前往安南廣寧北部山區的鉛鋅礦場,為華人礦工傳授詠春拳技。後來在一場華人勞工與當地黑幫勢力的惡性衝突中雙方涉案觸犯刑法均遭安南治安當局現場抓捕。阮濟雲在雙手被手銬戒扣的情況下仍重創多名黑幫分子。阮濟雲此役成為千秋佳話。後來阮濟雲順應警方開出的交換條件,在河內留駐四年將詠春武功傳授給一批高級警官,以作其涉案相抵功過。之後阮濟雲先後在海防等幾個城市傳揚武技,以後定居西貢。今日越南及東南亞國家及中國廣西有其傳人在延續詠春拳的承傳。144ceec3d6eb13.jpg

 

節錄:詠春拳源流史略——阮奇山—岑能一脈承傳的歷史沿革   李志河

 

詠春拳圖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看到有台灣製的木人樁,而且是不用釘牆壁和釘地板,而且重點是拆卸很方便又耐用的PVC木人樁,價格相較國外的同型的要四萬多元的,是很實惠的選擇,而且也值得鼓勵。
另外如有個人尺寸的需要,也可以跟該站的站長要求訂作 。
大家可以參考看看,該站有影片的木人樁下載。

詠春拳圖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日前取得了至善永春拳的三拜佛套路,看完Andreas Hoffman打完後,竟有了似曾相識的感覺,由於筆者本身學過順德永春的四門套路,因此對於至善永春拳的第一套三拜佛之後加入打四個方位的後續套路,不覺帶有些許的親切感。現今詠春拳的許多門派,大部分的小念頭套路,皆在做完連續日字衝搥之後收式,而順德永春的小練及至善永春在三拜佛之後又加入了四個方位的套路,相對的異於各派,並且有攔橋及蝴蝶掌的手法,這點讓筆者直覺,三拜佛跟小練四門一定有的關連。

筆者從手上收集的資料看來,至善永春拳所尊的祖師為少林至善禪師,而目前在順德永春供奉的祖師靈位為少林永春祖師靈位,為至善禪師,即可看得出二者有一定關聯。而在梁挺論詠春一文中所提及小念頭與三拜佛之間的關係如下:「小念頭,過去亦別稱“三拜佛”,但仍以前者的名稱流行。所謂“三拜佛”者,是由於再次“古式”套路中有一攤兩伏的動作;而已四指朝天,形如拜佛狀的護手作爲收回身前的動作。但由葉師及現實所傳者,多爲“一攤三伏”之法,故以不算三拜佛已。」可佐證三拜佛與小念頭之間密切的關係。


由下列二段的影片中,大家或許可以先看看二套的異同。

詠春拳圖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這陣子,工作忙,都沒上來寫些東西,當然啦,我也是想看看有沒有網友可以來點鼓勵或留言討論(好像不多:(),不過艦長最近有朋友在學食鶴,有機緣看到食鶴拳網站上及至善永春拳網站上的片子,看了以後,有一些不同的想法及心得,也跟朋友交換過心得,最近有空會將想法寫出來,順便向朋友邀個稿。


詠春拳圖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最近老師教了我一些其他練功的方法,但也多了個疑惑,大部分武術都講究含胸拔背,葉問系統的詠春,不知是否有刻意的要求,但我所收集的其他詠春的資料中,廣東一系的詠春的師父們,打起來大多也有含胸拔背,甚至駝背(我眼拙,看不出所以然。)

但若要練出真功夫,而不只是技巧,這含胸拔背是否真有必要呢?最近也剛好在網站上看到了一篇文章,網址如下,:

http://www.karate.com.tw/Tech/WangClass/TaiChi/chest/ChestSacrum.htm
含胸拔背 尾閭中正

詠春拳圖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穴位是指神經末稍密集或神經幹線經過的地方。穴位的學名是腧穴,別名包括:“氣穴”、“氣府”、“節”、“會”、“骨空”、“脈氣所發”、“砭灸處”、“穴位”。
人體周身約有52個單穴,300個雙穴、50個經外奇穴,共720個穴位。有108個要害穴,其中有72個穴一般點擊不至於致命,其餘36個穴是致命穴,俗稱‘死穴‘。
死穴又分軟麻、昏眩、輕和重四穴,各種皆有九個穴。合起來為36個致命穴。生死搏鬥中,做為‘殺手‘使用。歌訣有:

'百會倒在地,

詠春拳圖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開始學詠春,老師最早教的拳,就是日字衝拳,這樣的揮拳法,對一個平常看人揮拳都是平拳,要不就勾拳的人眼裡,只有一個念頭─這種拳頭能打人嗎?開站這麼久了,還沒談拳理,總說不過去,總是寫歷史,總有點無聊,今天來談談拳理吧。

學拳的第一天,老師先從日字衝拳開始教,試揮了幾次,總覺得不太順手,這種拉到胸前之後,再將拳頭擺成像「日」的形狀,再用肘往前延中線推出的出拳方式,看起來沒什麼了不起,在旁練了一會,老師叫我打給他看:
「不對,不對,手要再往中間伸一些,拳頭沒有在中間!」
「有啊,我有揮在中間了啊?」
「那是人的眼睛的關係,在你看來似乎是中間,事實上揮右拳,要往左靠一些,揮左拳,要往右靠一些,你看鏡子揮就知道了。」

詠春拳圖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http://album.blog.yam.com/wingchun&folder=344675

提起氣功練習,人們馬上就想起意守丹田及打通大小周天諸法度。氣功與神秘、未知息息息相關。然而詠春氣功是簡單而實效的。
腎氣歸原功法,是詠春的養生氣功。它由當代詠春拳拳門宗師岑能先生根據"達摩易筋經"的基本原理,結合練功實踐而獨創。
氣功鍛煉,是練功者利用特殊的形體和松靜方法作用於人體內的五臟六腑和經脈穴位,借助空間的物質元素,通過"吐納"或"導引"的方法強化人體機能,促進氣血循環、保持氣血興旺的一種方法,是經過幾千年的長期實踐,行之有效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健身方法。

詠春拳圖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說起葉問宗師(1893~1972)的出身,必須將故事回朔到清末民初期間的佛山鎮去。當年,葉氏家族是佛山大族之一,而且算得上有數的大富之家。單是葉家在“莊園街”的家宅,便已經占了半邊街位。其富於此可想而知。
葉家中有一位小少爺,排行第二(注2),名曰"繼問”。雖自幼受嚴謹的詩禮傳家式儒家教育所熏陶,卻偏好三件事--玩槍、玩雀、玩功夫!

末造弟子
雖然只得十三歲的葉繼問,卻極哄得他那七十多高齡的師傅對他痛愛有加。他的師傅姓陳名華順,綽號“找錢華”,乃當時極負盛名的“詠春拳王贊先生”(注3)的入室弟子。據說找錢華一生人教了三十六年拳技,先後只收納十六名弟子。這名年紀輕輕的小徒兒,想不到竟成了他的最後一位弟子,也成了他弟子中日後最能為他帶來了光彩的繼承者!
葉繼問投師學藝不過三年多,他的師傅便與世長辭;彌留之際還念念不忘這一位年雉的末造弟子,再三叮囑二弟子吳仲素細意照顧這小孩子。事實上,葉繼問在師門的三年當中,亦是以吳仲素所代師傳授的時間最多。因此之故,吳仲素雖名義上是他的二師兄,實際跟他形同師徒,也是如此,小小年紀的葉繼問跟他那相距數十年的二師兄(注4)感情最為融洽。

詠春拳圖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