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各派典故 (1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這段影片是由姚才系統的霍超師傅所示範的,竹樁的樁手長度較木人樁的樁手為長,這樣的距離約莫為手腕至肩的長度,而竹子本身的彈性,也有類以在搭橋時對手的手感。以前沒有彈簧的樁手,能想到這樣的方法,可見祖宗們的智慧。

霍超師傅簡介:

文章標籤

詠春拳圖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寒冷的清晨,先來一段詠春歐洲總會分享的費貝雅(Philipp Bayer)師傅的熱血影片,台灣這幾天氣溫下探十度,小編提醒大家要注意保暖,工作之餘可以拉拉筋伸展一下,多打幾遍小念頭,讓身體氣血通暢,就不會覺得冷了。
延伸閱讀:
費貝雅(Philipp Bayer) 本來為梁挺系統,在一次事故中傷了左手後,回到梁挺拳館,被告知他永遠無法成為高手了。後轉投黃淳梁門下, 1983年,經過三年的苦求,成為黃淳梁大師首位國外弟子, 經過數年苦練,只有一隻手的費氏成為閃電手,走位手法角度相當了得,由於沒有左手,所以風格為直攻及線位快速變化,對下盤和結構的穩定及靈活性要求很高。

文章標籤

詠春拳圖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399016_10203347035113972_5790794115609388272_n.jpg19417424_10203347035153973_7005946097489294267_o.jpg


編按:學武真的是要從小練起,梁翊桐小妹妹才七歲,詠春打起來已相當萌又有架勢了,梁小妹妹的父親是 葉問在廣東時所收弟子郭富這一系。另外吸引館長注意的是小妹照片後的「詠春」二字,或許大家覺得沒什麼,其實是大有來頭的,那二個字是從「書聖」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中節錄出來的行書,王羲之的字體如行雲流水般飄逸,其實很適合拿來設計詠春拳的Logo時使用,四年前館長就因此特別將它節錄出來給師兄弟們看,而真的很恰巧《蘭亭集序》也是王羲之在春天寫下這篇抒發己懷,傳誦千古的名作,有人說書法中也有拳理,大家有興趣可以參考下面的連結,看看整篇《蘭亭集序》的單一擷取出來的324個字。
內容:

文章標籤

詠春拳圖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編按:這段影片出自《中國功夫史》自頻道第三季的節目〈李小龙到张晋,电影中的咏春拳VS现实中的咏春拳〉 ,裡頭用短短的時間的介紹詠春的歷史、拳理及用法,是最近看過最完整的「詠春懶人包」,對詠春拳有興趣卻還未接觸的朋友,是很好的認識詠春的入門影片,但裡頭有幾個地方館長認為有些地方需要澄清的:
1.影片中詠春歌訣是葉問招允系的尹冠中師父整理的,並非由葉問親自寫的。
2.詠春拳也有長橋的部分,尋橋就是教你如何在對方與你保持距離的狀態下,迫使對方接你的橋手,並非如影片中只有短打的部分。

文章標籤

詠春拳圖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編按:
這套古勞詠春拳的「龍筋虎骨金剛勁功法」,雖不如易筋經的動作繁複及大,但從動作中仍可以看到易筋經的影子,其中比較吸引館長好奇的是,在動作中除了掌的撐掌動作外,還特別強調的另一個動作「 大拇指頂住食指中節,其餘三指彎曲貼手心,手腕儘量回勾」。

這樣的強調主要是在「腕必須儘量勾緊,自我感覺小臂陰陽面均有緊繃拉伸感為合度」,而這樣的動作,也令人聯想到了小念頭中的伏手的作法。

文章標籤

詠春拳圖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武術大師于承惠在《箭士柳白猿》電影中飾演匡一民的角色,一開始的鏡頭即與各大武館館長比試「划勒巴子」踢館,只見二人坐於椅上,施展拳腳,最後分出勝負。這樣的比試,就我很初淺的詠春經歷中,卻有著似曾相識的親切感,因為詠春也有類似這樣的訓練名為「君子橋」。 
 

文章標籤

詠春拳圖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p_F23_20090816024250305.jpg
林文學父榮獲2006年世界詠春名人堂年度最佳師父

這些年來,林文學仍然忠於他從優秀的詠春拳大師,也是他的老師-黃淳樑,所學習來的教導和哲學。林文學總是保持友好和謙遜的態度,這詠春拳大師的目標是在現代社會維護真正的詠春拳精神。林師傅無論是在他淵博功夫知識和中國哲學和他的創新精神都是獨一無二的,。他的優點使他成為世界上最顯著的詠春拳功夫教練之一。

詠春拳圖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直在想,電玩裡為什麼沒有詠春拳的人物,找了好久,發現了這個動畫,或許在不久將來 street fight裡會有嚴詠春師祖的身影。




詠春拳圖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篇是筆者目前看到描述詠春歷史最新的一篇文章,轉錄以饗讀者:  2002年9月,筆者之《古勞詠春舉闡宗》在《精武》發表後,至今一年有餘。閑時又細閱梁挺先生之《詠春傳正統》、梁偉明先生之《詠春拳專輯--粵派詠春拳的幾個支系》,不禁讚歎兩位先生務實求真、不辭勞苦的精神,為探尋本門根源付出不少汗水。但卻引起廠筆者對梁贊故居說明內容之"詠春舉源流"的質疑,故撰本文,闡述梁贊祖師傳下之佛山詠春拳與古勞詠春拳之比較。   

一、詠春拳源流 梁贊故居挂圖文字。有關詠春派源流寫有“先祖嚴詠春氏,原籍廣東。少而母歿,父嚴二因事被誣,幾陷於獄,因是遠徒川滇邊區,居於大涼山下,以賣豆腐為活,此清代康熙年間事也”。 評釋:據《詠春白鶴拳譜》記載,白鶴拳是清朝順治年間(1644~1662年)由福建福寧州(現霞浦縣)北門外少林舉師方鍾的獨生女方七娘所創。

方七娘—日在白練(蓮)寺內織布時,見一隻白鶴飛落在梁間,昂首振翅,舞足弄翼,引喙銜毛,做伸頸覓食之狀,後又纏膀歇息,姿態奇妙。方七娘感到非常有趣,即以手中梭盒投之,被白鶴閃跳避過;又以緯尺擊之,複被白鶴展翼彈出。俄而白鶴展翅淩空,沖人霄漢。於是七娘感悟之余,精研不輟,乃揉合白鶴種種舞姿於少林拳法中,經數年揣摩衍化,創出別具一格的拳法。 後永春等地學習白鶴拳的人數最多,範鬧最廣,影響最大,使白鶴拳在理論和練功方法上形成了具有永春人文地理特點的技術體系,因為這些人的籍貫都在永春,故將此拳稱為“永春白鶴拳”。

詠春拳圖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144ceec3d4c82e.jpg 山鎮富商阮寵明,娶一妻二妾。其兩名兒子阮濟雲,阮奇山兄弟天性嗜武,自幼便師隨詠春拳名師霍保全修練詠春技多年,功夫造詣非凡。其時族居安南(今越南)的華人勞工常遭當地黑幫勢力欺淩勒索。為保身家安危,當地華人團體“南番順同分會”出資禮聘阮濟雲往安南授武,嗜武如命的阮濟雲捨棄大富之家的安逸生活,欣然前往安南廣寧北部山區的鉛鋅礦場,為華人礦工傳授詠春拳技。後來在一場華人勞工與當地黑幫勢力的惡性衝突中雙方涉案觸犯刑法均遭安南治安當局現場抓捕。阮濟雲在雙手被手銬戒扣的情況下仍重創多名黑幫分子。阮濟雲此役成為千秋佳話。後來阮濟雲順應警方開出的交換條件,在河內留駐四年將詠春武功傳授給一批高級警官,以作其涉案相抵功過。之後阮濟雲先後在海防等幾個城市傳揚武技,以後定居西貢。今日越南及東南亞國家及中國廣西有其傳人在延續詠春拳的承傳。144ceec3d6eb13.jpg

 

節錄:詠春拳源流史略——阮奇山—岑能一脈承傳的歷史沿革   李志河

 

詠春拳圖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前取得了至善永春拳的三拜佛套路,看完Andreas Hoffman打完後,竟有了似曾相識的感覺,由於筆者本身學過順德永春的四門套路,因此對於至善永春拳的第一套三拜佛之後加入打四個方位的後續套路,不覺帶有些許的親切感。現今詠春拳的許多門派,大部分的小念頭套路,皆在做完連續日字衝搥之後收式,而順德永春的小練及至善永春在三拜佛之後又加入了四個方位的套路,相對的異於各派,並且有攔橋及蝴蝶掌的手法,這點讓筆者直覺,三拜佛跟小練四門一定有的關連。

筆者從手上收集的資料看來,至善永春拳所尊的祖師為少林至善禪師,而目前在順德永春供奉的祖師靈位為少林永春祖師靈位,為至善禪師,即可看得出二者有一定關聯。而在梁挺論詠春一文中所提及小念頭與三拜佛之間的關係如下:「小念頭,過去亦別稱“三拜佛”,但仍以前者的名稱流行。所謂“三拜佛”者,是由於再次“古式”套路中有一攤兩伏的動作;而已四指朝天,形如拜佛狀的護手作爲收回身前的動作。但由葉師及現實所傳者,多爲“一攤三伏”之法,故以不算三拜佛已。」可佐證三拜佛與小念頭之間密切的關係。


由下列二段的影片中,大家或許可以先看看二套的異同。

詠春拳圖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說起葉問宗師(1893~1972)的出身,必須將故事回朔到清末民初期間的佛山鎮去。當年,葉氏家族是佛山大族之一,而且算得上有數的大富之家。單是葉家在“莊園街”的家宅,便已經占了半邊街位。其富於此可想而知。
葉家中有一位小少爺,排行第二(注2),名曰"繼問”。雖自幼受嚴謹的詩禮傳家式儒家教育所熏陶,卻偏好三件事--玩槍、玩雀、玩功夫!

末造弟子
雖然只得十三歲的葉繼問,卻極哄得他那七十多高齡的師傅對他痛愛有加。他的師傅姓陳名華順,綽號“找錢華”,乃當時極負盛名的“詠春拳王贊先生”(注3)的入室弟子。據說找錢華一生人教了三十六年拳技,先後只收納十六名弟子。這名年紀輕輕的小徒兒,想不到竟成了他的最後一位弟子,也成了他弟子中日後最能為他帶來了光彩的繼承者!
葉繼問投師學藝不過三年多,他的師傅便與世長辭;彌留之際還念念不忘這一位年雉的末造弟子,再三叮囑二弟子吳仲素細意照顧這小孩子。事實上,葉繼問在師門的三年當中,亦是以吳仲素所代師傳授的時間最多。因此之故,吳仲素雖名義上是他的二師兄,實際跟他形同師徒,也是如此,小小年紀的葉繼問跟他那相距數十年的二師兄(注4)感情最為融洽。

詠春拳圖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古勞偏身詠春是屬於詠春拳中較為特別的一支,相傳「詠春拳王」人稱贊先生的梁贊耳順之年時,一位算命先生對他說60歲時,將會有一劫數,於是贊先生將決定回家鄉鶴山古勞養老。回鄉之後的贊先生,其間也收了幾個弟子,其中一位徒弟王華三由於較為瘦弱,在多次比試中,面對比他身強體壯的對手都被打敗,贊先生愛徒心切,於是將詠春再次深入研究,贊先生將自己實戰的心得將套路刪去,改為對拆,並將拳訣融入其中,又把長、中、短手和肘法加入散手之中,創造出一套以偏身攻擊為主的詠春拳,這也是古勞「偏身」詠春的由來。 贊先生主要收了王華三、易英、梁伯長幾名弟子,之後悉心教導他們到到七十六歲辭世。
之後王華三又傳技古兆龍、馮簾,於是古勞有古、馮二家系統,而後馮簾之子馮生又拜古兆龍為師,兼學二家之藝。

 

詠春拳圖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紅船,跟詠春拳的傳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由這篇文章,可以對讓我們對紅船有個初步的認識。 資料來源:《 香港粵劇口述史》


詠春拳圖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汝棉的父親為「詠春拳王」梁贊先師的大弟子陳華順,目前這系的傳人主要在廣東順德杏壇一帶,較著名的為陳汝棉次子陳家簾之子陳國基(右),及家簾之徒譚煥標,譚煥標




詠春拳圖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佛山現時所傳的詠春拳除了早前《武林》雜誌上所介紹的姚氏、彭氏、倫佳、郭富等幾支詠春之外,還有一支比較低調而又比較特別的詠春拳,這就是張保宗師(右圖)所傳,被稱爲“張保詠春”。
說到這支拳法的特別就是她的訓練方法與其他詠春的不同。現時各支詠春都以“小念頭”或“十二式散手”爲入門基礎,而張保詠春卻是將三拳一樁裏所含有的技法拆解出來成爲散式而作爲基礎練習。因爲她認爲所有套路都是由散式組成,只要把散式練好也就等於套路也練好了一半,所以散式的練習非常嚴格,每一式都要求做到尺寸到位、身法自然,並且能發出這一式所需的勁才會學練下一式,且每一個散式幾乎都有與之有關的對拆訓練與打樁訓練,所以每新練一散式都要練上一段時間,因此有部分的練習者經受不了如此枯燥乏味的訓練方法而放棄,只有部分有恒心的才能堅持下來的。


散式練得差不多後(一般要半年到八個月左右)就開始練黐手,黐手分單黐手和雙黐手。單黐手的方法有:禮手、內外單黐手(同邊手與異邊手之分)、單轆膀三種,一般經過三到五個月的練習後會轉入雙黐手練習。雙黐手也有三種:圈手、揆掙(肘)和轆膀,在雙黐手的練習到一定的程度,師父才會教授拳術套路。

詠春拳圖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詠春拳,源於北方,屬內家拳,於明朝末年,由一班明朝之遺臣武將,及少林方丈,共同研究而創出,目的是傳於後世,為反清復明而奮鬥。所以當他們研究成功為一完整之系統(包括套路,對練,木人樁法,各種兵器,拳理,心法,口訣等等)之同時,亦遁跡於嵩山少林寺內,一為掩人耳目,二是教授與資深之少林子弟。


及後少林寺被清廷所毀,寺僧便四散逃走,有散於北方其他地方,亦有南下廣東,福建等地,一名綽號『大東風』之少林和尚(真姓名及法號已沒有提起,因避清廷耳目之故,而『大東風』的意思,在當時中國民間有俗語所謂『唔好東風攪壞天』 ,借用其意即要造反)逃到廣東,遇到兩名兄弟並被收容,兄叫謝國樑,弟叫謝國樟,袓籍西樵,單灶謝,一為文官,一為武官,兩人雖為清廷效力,但皆為清官,而且身為漢人,亦對滿洲人欺壓漢人而心感不憤。經過一段頗長日子的相處,『大東風』見兩人品德端正,為官清廉,對自己禮待有加,且心繫漢族,並非為虎作倀之人,就傳兩兄弟武功,並且透露,懂此門武功者,皆為反清義士,但此拳本無名,乃少林一脈,但少林功夫門路繁多,於散出少林後,便各自成一派,亦具派別名稱。緣於本派功夫,既以反清復明為己任,當然會聯絡及組織各地之反凊組織(即初期之洪門等三合會),而本派暗語是『永言矢志,毋忘漢族,還我河山,大地回春』 ,為便以傳於後世,遂將第一句『永言』合成一『詠』字,加上第四句最尾『春』字,以命名此一拳派,是為『詠春』 。何解第一句用首兩字,而第四句只用最尾一字?因爲『永言』合成的『詠』字,是一動詞,創拳者們既身為明朝遺臣或子民,能夠驅逐韃子,還我河山,是為畢生最重要的事,所以『詠』的意思,就是告誡所有的人,要經常在心中吟詠那四句的暗語,勉勵自己,不可或忘。

詠春拳圖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