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葉問宗師(1893~1972)的出身,必須將故事回朔到清末民初期間的佛山鎮去。當年,葉氏家族是佛山大族之一,而且算得上有數的大富之家。單是葉家在“莊園街”的家宅,便已經占了半邊街位。其富於此可想而知。
葉家中有一位小少爺,排行第二(注2),名曰"繼問”。雖自幼受嚴謹的詩禮傳家式儒家教育所熏陶,卻偏好三件事--玩槍、玩雀、玩功夫!

末造弟子
雖然只得十三歲的葉繼問,卻極哄得他那七十多高齡的師傅對他痛愛有加。他的師傅姓陳名華順,綽號“找錢華”,乃當時極負盛名的“詠春拳王贊先生”(注3)的入室弟子。據說找錢華一生人教了三十六年拳技,先後只收納十六名弟子。這名年紀輕輕的小徒兒,想不到竟成了他的最後一位弟子,也成了他弟子中日後最能為他帶來了光彩的繼承者!
葉繼問投師學藝不過三年多,他的師傅便與世長辭;彌留之際還念念不忘這一位年雉的末造弟子,再三叮囑二弟子吳仲素細意照顧這小孩子。事實上,葉繼問在師門的三年當中,亦是以吳仲素所代師傳授的時間最多。因此之故,吳仲素雖名義上是他的二師兄,實際跟他形同師徒,也是如此,小小年紀的葉繼問跟他那相距數十年的二師兄(注4)感情最為融洽。


專打黑白小子
十六歲時,葉問曾一度前往日本,但不久即轉往香港就讀於“聖士提反”書院。 在當年,聖士提反書院時很貴族化的學校,學生中除包括來自各富有家庭的華人子之外,更有遠赴重洋而來的外籍商人子弟。這些歐美及印度的小子,在過去那種歧視華人的社會風氣中,一旦華洋雜處,總不免多生事端。而身材矮小的葉繼問,當然更容易成了他們看作易於欺負的物件了。
可惜這位年少氣盛的小夥子可是“棘手人物”!很多吃過他苦頭後的外籍小子,不久已懂得乖乖老遠就避開他;為的是這個中國小子的“Chinese Kungfu"實在厲害。
年紀輕輕的葉繼問,在他的一班同學之中,似乎從未嘗過敗,詠春拳著實使他信心十足。他甚至相信大概也沒有什麼人可以打敗他的了!


初嘗敗績
一天,有一位姓黎的同學問他:“在我爹的綢緞莊重,有位武功很了不起的老伯,你可敢膽去找他較量嗎?”於是,葉繼問就去了。
這一位年約五十多歲的中年人,精光內蘊;雖舉止不類武人,但絕不減矍矍神采,一眼看去便知其武功底子不弱。經過互相介紹之後,這位在葉繼問那年紀眼中所謂的”老伯”原來姓梁名璧,也是從佛山遷徙到香港來寄居朋友店中,替那黎的父親打理綢緞莊的生意。
在葉繼問興致勃勃地挂起他那件當時流行的“大撚衫”在牆上時,那位姓梁的有點關懷地問他:“你跟找錢華學了多久?學完了《尋橋》沒有?有沒有學過《標指》?”可惜在葉繼問隨口答復這位“老伯"時,這小夥子根本一下子想不起來為什麼人家連他本門內的秘密都知得一清二楚!


投師叔深造
雖然葉繼問已盡了他最大的努力,施展自己從前認為極難給別人破解的“絕招”,但只要一經接觸,便給人家輕輕地帶過。最不服氣的,便是連人家手腳怎樣動作也看不清楚,便莫名其妙地給人家甩得老遠,甚至跌在地上了--正如他後來回憶說--像個“黑五”(注6)一般!這個臉可丟得真大,負氣的葉繼問隨手搭上那件挂在牆上的大撚衫後,便恨不得立即便躲到房中不見人。
其實葉繼問應該感到慶倖才是;這位輕易地挫折他的中年人,不是別人,正是他師公梁贊的兒子--梁璧。論起輩分便是他的“師叔”了。至此之後,福至心靈的葉繼問,當然不會錯過這個可遇而不可求的機會,努力地跟隨他這位師叔以意所學。


當作叛徒
葉繼問在二十四歲重回佛山。那時,他的武技已經突飛猛進,甚至連很多位師兄亦非其敵。據說,除了吳仲素因與他過去形同師徒,明白他這個秘密之外,有些人卻誤會他曾學過別派武技回來挫敗同門師兄弟,將他當作“叛徒”看待。殊不知他們的師尊找錢華本身武功雖然十分超卓,但礙於學識問題,難以將自己所知的精妙之處儘量傳授給下一代。因?詠春拳是一門看似極度精簡而實則包含了極複雜精奧哲理的武學。故此,梁璧本身的武功雖然未必敵得過他的師兄找錢華,卻偏能調教出一位武技卓越的葉繼問來,便是這個道理。
誇張了的事實
在佛山時,葉宗師曾多次顯露過他的一身本領而至今尤為人所樂道。這些事?,許多都曾被他人誇張描述。因此,我在與葉老相處的那一段期間便屢次向他請教以求證實。以下是一些傳言及真相:--
佛山為富庶之地,當時每年都有“飄色”的盛會。這類飄色由於多在秋季舉行,在佛山又稱做“秋色”。凡有飄色出巡之際,各大商行會館即借此炫耀財富及聲勢,故不惜工本及心思務求做到出奇制勝。因此每逢這日,凡屬飄色經過的街道,必堆滿愛熱鬧的各式人等。由於這是個不可多見的盛會,絕大多數的男式更穿戴整齊,女士則裝扮得花枝招展;得多平日不敢踏出閨門半步的,亦乘此機會由家眷陪同溜出來看看熱鬧。登徒子,更藉此時機勾搭懷春仕女,實是一片難得胡混的歡樂境象!


指力頂斷槍軸
風度翩翩的葉繼問,這日亦于他的表親三數,趁這歡樂氣氛到街上趁趁熱鬧。長衫馬挂的葉繼問,襯著他那幾位亭亭玉立的女眷們,真有羡慕煞旁人,不想卻惹來滋事分子的騷擾。一個粗魯無聞的大兵,眼見這位身材短小的濁世佳公子帶著幾位如花似玉的少女,無賴性子一起,不禁借意挨近欲渾水摸魚去。這種行動不但對幾位女士無禮,簡直是視葉繼問如無物;是可忍孰不可忍,盛怒中得葉家少爺已忘記了對方的身份,一把就抓著對方要教訓教訓這個色膽包天的無賴漢;誰知對方如許倡狂,當然自有所恃。那個時候,有所謂“好男不當兵”一語,由此可知當兵的儘是亡命之徒。這些人仗著軍中勢力無惡不作,一般良善怕事的平民畏之如虎,於是更縱成這類人囂張之勢。如今,竟有人膽敢一把將他抓著,而且來勢洶洶,似乎對方尚有兩下子,於是威風八面的這位兵大哥立時變成無膽匪類,嚇得連忙拔出左輪手槍欲轟對方。好一個葉繼問,只見他以右手一擒,手指隨即在槍輪上運力一頂,竟將對方的槍輪整個頂得飛脫。這手絕技一露,不禁登時將對方嚇呆,甚至在場圍觀的觀眾也詫異得不約而同大聲喝起采上來。及後,有人傳說葉問將對方的槍一拗分為兩段,其實是言過其說。葉老在答復我詢問時道:左輪槍的槍輪只不過憑中心的一根有若四根牙籤左右的鋼軸得以旋轉。在當年情急之下,他運力頂斷了這根鋼軸,於是槍論便脫了出來。饒是如此,葉宗師當年的指力,亦的是驚人。
不到一分鐘
"精武體育會”原創自北方,為了提倡國術普及化,不久連廣東亦成立分會了。又以花名“金山找”的拳師,據說來自關西,受精武會派遣南下佛山任教,這位身體魁梧,自以為拳腳功夫很了不起的北方人,大概所見的南方人都屬身材短小瘦削,加上對南方武術見識不多,乃大有不慚,恣意詆毀南方武術,如此一來,遂激起一班廣東土著公憤,共邀葉問出來向他挑戰。
金山茂這次南下廣州,早已意欲揚名立萬,如今竟有人送上門來向他挑戰,當下一口答應;更有佛山有名的中醫李廣海作攪手人,以佛山戲院作?比武擂臺。此場比武,不但是南北武術爭奪勝負之戰,更包含了廣東人對不起這個臉皮的“名譽之爭”,是故比武當日戲院內人頭湧湧,簡直插針不下。譚尚志--一位在佛山頗有地位的人士一一擔任了這場比武的公正人。可惜的是,比武結果來得太快了;簡直快得使觀?不滿意--當公證人喊出“開始”還不夠一分鐘,金山茂便輸得連還手的機會都沒有。


鳳眼槌不敵日字平槌
以前的廣東戲班,因方便四處下鄉演出,乃取河道或沿海而出,故特別配置一種平底木船,且漆以紅色為主,上插彩旗等各種標識。這種戲班的船隻稱?“紅船”,故戲班中人又叫做“紅船弟子”。
在紅船弟子中,由於配合演出的關係,苦練武功者大不乏人。當時有一名擔任“武生”的戲子,練得武功底子甚好,尤其是對於“鳳眼槌”(注7)的硬功更不含糊。
由於鴉片煙在過去並無禁例,且當時民風認?此乃享受之一,故鴉片煙館林立,很多人甚至不染此僻好的,由於順著朋友之意,亦會以此地作敘會場所。
這日,合該有事,當該名武師正在一家鴉片煙館自得其樂,享受其“吞雲吐霧”之趣的當兒,年輕的葉問剛好葉在這時刻闖進煙館找朋友。由於煙館中人,對於兩位師傅俱熟稔,如今剛巧而雄相遇,好事者不免對兩人的武功大事吹噓一番,目的只望一觀兩人比武的情況。本來,這場比武原是打不成的;因?雙方本不認識,又從未有過仇怨,加以明眼人誰都知道,這知識好事者一種無聊的挑撥--假如那自負的武生不是當著?人面前,隨意地用“鳳眼槌”在牆上打了一個小凹洞的話!
年少氣盛的葉問,以及在場之?當然心裏明白,雖則該武師口中不說,其實表明是向葉問示威。如此一來,倒叫葉問躍躍欲試了。就在各人圍觀之下,兩人當真下場比武。結果卻是該武師連葉問的一拳也捱不起,滿面鮮血便跌倒地上去。
事後,葉問解釋說,無可否認該名武師的“鳳眼槌”威力厲害,但人並不是牆壁--人既懂得閃避亦懂得搶攻--故打人是?要技巧的。而該名武師正欠缺了這些!


二字鉗羊馬
葉問師傅曾當過一段時期的密偵大隊長。在這段時間內,也曾顯露過很多次精湛武功的事?。 茲將其中幾次記述如後:
有人曾說過葉問宗師在某巡捕房中以單腿站著,然後叫四名大漢拉他,結果怎樣都拉他不動!不過我可要告訴你這個傳說是經過誇張的。無論你多重,無論你站得多穩,只要合上三數人之力便絕無拉不動的道理;因?世上絕對沒有“落地生根”這回事。
事實上,葉問當時是以二字鉗羊馬站著,兩膝發力內鉗,然後叫四名大漢分在左右兩邊盡力將他的腿拉開。由於長久以來苦練這種“內鉗力”的關係,只要雙腿鉗得極穩,區區四名大漢要一下子拉開他的雙腿自是難事。


一腳掃斷三根木柱
那個時期由於槍械不禁,且政局混亂,盜賊頗?猖獗。作?密偵大隊場的葉問,因緝盜關係,每有驚險百出之事。詠春拳術不但成?了葉問的“護身符”,更幫助了他在職務上的極多便利。下述資料乃一位元從前跟隨過他在密偵對中一起辦案的同鄉所提供,相信來源真確。
某次,葉問與一夥數?合力追一賊匪,明知對方逃進某一大屋之中,但該賊在走投無路,匿入屋中之際將門前橫柵(注8)拉上反鎖起來,以作拖延之計。這種橫柵一般系以粗如兒臂的堅本所制,但情急的葉問,唯恐一旦延遲,將會另生變故,乃猛然起腳向橫柵掃去。在?夥伴驚訝之際,已有三根木樁應聲而斷。此等功力,堪屬罕見。
卸力工夫
又一次,葉問跟數夥伴追捕一悍匪。該人由樓梯一直沖上天臺,預備由另一邊天臺樓梯再逃逸而下。葉問身先士卒,窮追不捨。這時,對方已躍過另一邊天臺,正沖向通到街上的樓梯入門去。眼看葉問這時已隨即躍過這邊天臺而來,該悍匪狡猾異常,在走下樓梯時突然將天臺入口的大門往外一推。由於天臺入口處與矮矮的圍牆相距極近:如有人站在這一位置,被大門突然撞來,肯定跌到圍牆外,掉下數層樓高的街上無疑。好一個葉問,就在大門猛然想他撞來時,他深厚的內力應時而生,沈實的二字鉗羊馬配合了卸力動作,上身祗晃了幾晃便即站定。?人這才抹了一把冷汗,若是掉到街上去,要不粉身碎骨幾希矣!
最早期的弟子
在佛山時,雖然很多人都以“葉師傅”稱呼他,但他卻沒有設過館口,也沒有正式收過弟子。可是,私底下,他還是教過數名朋友或親屬的子弟的。他不喜歡他的弟子們叫他做“師父”。因此,他的弟子們祗好叫他“問叔”。在這班早期弟子中,其中練得較有成就的,據說要算周光裕(六仔)、郭富、倫佳、陳志新、呂應等。周光裕是“大師兄”。據說在早期以他練得最好,可惜後來棄武從商,對本門武技早已丟疏。郭富及倫佳則至今仍然拳不離手。兩人更有閑來教授三教門徒。故此佛山及廣州一帶仍有少數由葉問宗師一系傳下的詠春門人,即自此兩人以來。陳志新已歿。呂應則與早年來港定居,並無傳人。
流徙香港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日軍侵略中華。在敵人的鐵蹄下,我國人民大多痛苦不堪。?了不願負上“漢奸”的名,葉問不但丟掉了密偵大隊長的職務,甚至日本皇軍中某些軍官欲聘他任教並答應給他優厚的條件,他也拒絕了。不久,葉問眼看在佛山已沒有作?,故毅然徙來香港。來港初期,出身于大富之家的葉問,亦由於傲氣使然,實難一下子適應這個洋場十裏的香港社會,致有高不成低不就之感。這段期間,可算是他最艱苦的一段日子。
慘澹經營
由於缺乏大事宣傳,且這一派以靜制動的拳術,既無叱喝翻滾的動作,更無跳躍騰挪的雄姿,故在初期創業,的確經過了一段很長的慘澹經營期間。一批一批弟子,學了兩三個月的又走了。這個沈悶的局面,竄至兩年以後才算打開。
不久之後,葉師搬到深水涉海壇街繼續授徒。其後有遷到油麻地利達街。這時,他早期的弟子之中已有數位練得不錯,不但可助乃師傅授,甚至更開始設館授徒,開枝散葉了。此外,一些門人則像詠春派自贊先生以來的作風一般,四出與其他門派的好手做拳技上的印證。不出廿年之內,詠春拳不但能在港九兩地揚名立萬,且門徒遍佈,連第二三代的門人亦有所成了。


開枝散葉
一九六七年,在葉問宗師及一班弟子同心協力下,成立了“香港詠春拳體育會”,設會址于九龍彌敦道438號二樓。
當時,葉宗師因年紀關係,已經退隱林泉,不問館事。這段時候,亦正是我跟隨他老人家學習拳技的當兒。
東山復出
六九年間,星馬舉辦了第一屆東南亞國術擂臺賽,邀請了港澳區多個門派組隊參賽。當時,詠春體育會?回應這一創舉,亦曾組過一小隊拳手到彼邦作賽。可惜應了“驕兵比敗”之至理名言,這一隊過度充滿信心以致缺乏訓練的隊伍,成績決不理想。於是激起了他老人家早沈寂下來的雄心,毅然以“葉問宗師主持”的名義公開招收學員,並由他的兩三位親隨弟子助理教務。 一九六九年底,葉宗師眼看會內拳術班之事務大致已定,遂與我商量將整個會內的午班與晚班全部交付給我主理任教,而他則晚晚在茶樓中渡其“優悠歲月”去,有時抓著身邊的三數名愛過夜生活的弟子打其通宵麻雀牌;有時抓伴兒陪他到避風塘叫艇聽歌;有時要徒弟陪他開夜車遊遊新界,甚至間中看足球,釣魚等,皆其所好。


一代宗師
一九七二年,這位逍遙自在的老人,終於敵不過喉癌的侵襲,他藉著各種消遣及大量的止痛藥物去麻醉自己長期的痛楚。但這位硬骨頭的老人,很少在他的弟子之前呻吟半句。甚至他重病的期間,有一次我到他家去探他,他的腳已麻木得連下床也不大方便,當我想替他倒杯水時,他仍然倔強地堅持著一意要自己去幹。這就是他的性格。 在同年十一月初的某夜,葉宗師的家人突然通知我們去他家中卡這個已經病入膏肓的老人。雖然這個倔強的老人從來拒絕入醫院留醫去,但我們還是合力將他送去了。在醫中,一位也是他弟子之一的醫生看過他以後說,看來他已到了油竭燈枯的地步,應是趕辦後事的時刻了。
可是,出人意料之外,在跟死神搏鬥了一個星期以後,葉老的病情竟然露出起色,甚至還要求出院去。
同年十二月二日,這位一代宗師,終於溘然長逝。不過,在短短的三十年間,有誰能夠想象出一個名揚四海,門人廣布世界各地的中國武術門派,竟然由一個連招牌也不挂的人所散播出來?
注一:過去廣東人將一些態度極端含蓄,對後輩不加管教而故意予以放縱致使對方後來自食其果的老人戲謔?“西南二伯父”。
注二:問公本有一姊一弟,但葉氏家族習俗分?男女各自排列長幼次序。故問公在當時被稱?“二少爺”。
注三:梁贊?當年在佛山極負盛名的詠春拳師;時人譽?“詠春拳王”。但佛山人士一般稱“贊先生”而不名。(*詳情請閱拙作《詠春拳》上冊及《詠春傳正統》第二集)。
注四:陳華順之首徒雷汝濟之年紀比其師更大,原?“五雷拳”教頭;後雖拜陳華順?師,其詠春拳技反不及二師弟吳仲素,故華公晚年多依賴吳公代教。
注五:詠春派在當年可算是一極端秘密的門派。雖然贊先生及找錢華等人在當時在佛山揚名,但該派拳技從不外洩。故一般人按理不可能知悉詠春派的拳技。
注六:葉問宗師生前之口頭禪。“黑五”大概喻四肢大張仰躺于地上有如撲克牌之梅花五點之狀。
注七:以食指之指節屈曲如尖角狀凸出在拳頭之前的握拳方式。
注八:橫柵,俗稱“趟櫳”。中國古時一種以粗圓木成水平橫排而榫接於極粗之扁木上的防盜設備。形式有如現代之拉閘。通常此種橫柵多安置於木門之前。
--後話——


行文至此,這篇《葉問宗師傳略》算是告一段落。在下筆前,我曾經過整整一天的自我檢討:到底應該怎樣去寫著篇文章?最後,我決定依照個人所知道的“事實”寫出。 尤其是在文章開頭,本來我大可將葉問宗師這個人物用“隱惡揚善”的手法將他襯托得更完美,結果我沒有這樣做。因?,人總是有缺點的,而且在某一時代,某一環境中生長的人,自然與我們這一代人的想法有一些脫節。此外,對葉問宗師的武功一節,我亦不欲故意誇張。人總是人,傳說中很多過度超乎常理的武功,除了“魔術師”及“騙子”之外,人力根本辦不到。對於這兩點我冀望得到各同門與崇拜葉問宗師的朋友們瞭解及體諒。
到底,詠春派是廣泛流傳下來了,還有誰能否認葉問宗師是當代武壇中的一代宗師?


節錄梁挺師父的〈葉問宗師傳略〉


參考資料
葉問宗師小念頭
葉問宗師尋橋
葉問宗師木人樁

葉問堂
 本站所引用的文章和圖片及視訊,都是收集自網路,做為推廣詠春拳,非營利目的,若如涉及作者權益問題,請來信告知。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詠春拳圖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