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船,跟詠春拳的傳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由這篇文章,可以對讓我們對紅船有個初步的認識。 資料來源:《 香港粵劇口述史》


紅船


紅船規則


清末民初的粵劇戲班常棲身於名為"紅船"的戲船內。粵劇戲班當時的組織龐大,通常的建制約有一百四十人至一百六十人左右,需要分住兩船。因此,擁有兩隻紅船的,稱為"全班";只有一隻紅船的,稱為"半班"。兩隻紅船分別被稱為"天艇"及"地艇",及後由於佈景、道具的增加,需要另一船隻運送,該增加的第三隻船稱為"畫艇"。


天艇
"天艇"是"櫃檯"(戲班經理部)的所在地。在"天艇""執位"(佔有位置)的是花旦、小生、丑生與一幫"音樂"(鍵按:即樂師)等等;

地艇
"地艇"則有武生、小武、五軍虎、第三小生、第三武生……等。"紅船""開身"(開船)後,若十五天"三台"過後沒有"燒炮仗"(開除的行話),便可以"執位"確定所住的床舖。


四大頭人
"執位"時先推選"四大頭人",花旦是一個,還有"掛鬚"(武生)、小武、小生。做"頭人"的首要條件是要熟悉"行頭"。"行頭"也就是戲班裡的各種規矩。負責推選工作的是大老倌和"坐艙"(司理)等人。推選四大頭人的事是眾"兄弟"(班中伶人)的事。


執位
選過"頭人"便開始"執位"(床鋪)。先把幾十個鋪位寫明,如"青龍"、"十字艙"、"大箱頭"……等,一一寫在紙上,再把紙搓成一團,放進"飯斗"內。到"執位"時,由眾兄弟用筷子夾出,經頭人看過,高聲讀出誰人執到了那一個鋪位。"執位"時人人平等,大老倌也一樣執位,執到劣位是常事,但紅船裡可以用錢來交換較好的位置,大老倌執了劣位,常常用錢向他人換取較好的舖位。紅船內人人平等,平時吃東西、分錢,完全一人一份,是真正的"民主制度"


紅船禁忌
說到往昔紅船的禁忌亦不算少,例如不能讓女人跨過跳板就是其一。若有婦女走過跳板,便要用元寶香燭拜過。另外,鯉魚跳上船是最不吉利的兆頭。有一次在新會,有兩尾鯉魚跳上船頭,還出了血。船上管事的立即把魚放回海裡,並馬上用元寶蠟蠋拜祭。起初無事。但船到了江門便被賊行劫,有兩個船家被匪徒槍擊,一死一傷。反而船上的"兄弟"沒事,因為戲班的管事拜祭了。兩條鯉魚出血,預兆了有兩人死傷。紅船中人沒有吃鯉魚的,都相信鯉魚是由龍化成的。


   船上必有"花紅雞",有專人飼養,這個職務是由"五軍虎"負責的。紅船上每次拜師傳,打武家便跟著出來,隨著下船,由他在雞冠上取出血來,把血點在"班牌"上。到"上水牌",開鑼鼓,演出《賀壽》時,"花紅雞"又被正印武生捧出,用雞血點了招牌,之後由武生把雞交與"賀壽頭"(演出《賀壽》的頭人),並由"賀壽頭"捧出"賀壽"。"賀壽"完畢後方把雞捧回,交回飼養它的"五軍虎"。全個戲班的"好運"與否,便全都看看這"花紅雞"了,所以飼養者的責任很大。


粵劇趣史


早期粵劇戲班的行會- 明末瓊花會館的建立
佛山是在廣州附近,地處富饒的珠江三角洲的要沖,水陸交通方便,物產豐盛,冶鐵工業和商業、手工業都很發達,并且和當時全國的城市一樣,建立起各種行會組織。這時,封疆大吏都集中於廣州,佛山很少大官吏居住。因此,被官吏豪紳拒之門外的本地戲班,就在佛山麇集,佛山就成為早期粵劇戲班和藝人的大本營、集散地。粵劇藝人世代相傳,
明萬歷年間,在佛山鎮的大基尾就創建了早期粵劇戲班的行會組織"瓊花會館",并在其附近的汾江之建造了"瓊花水"。這是早期粵劇戲班藝人作居住和交通之用的"紅船"停泊的碼頭,碼頭上樹立了一塊刻有"大明萬歷瓊花水"等字的石碑。瓊花會館雖然清咸豐年間因李文茂起義而被官府所摧毀,但是,在抗日戰爭期間,仍有粵劇藝人目睹過這塊石碑。瓊花會館的建立表明在明萬歷年間,粵劇隊伍的人數已經相當可觀,以至有建立藝人組織機構的必要,粵劇發展至此已經基本成為一個大劇種了。

 粵劇行當
粵劇的行當分工最初仿效湖廣漢劇班,分為末、淨、生、旦、丑、外、小、貼、夫、雜十個行當。
到了三十年代,粵劇行當變成「六柱制」。「柱」指戲班的台柱,即是主要演員。「六柱」是文武生、小生、正印花旦、二幫花旦、丑生及武生。其中,小生及二幫花旦的功能和文武生、正印花旦接近,因此,實際上只有武生、文武生、花旦及丑生四個行當。「六柱制」的出現,使行當減少,戲班支出因而減輕;而六個台柱突破過往的專門行當限制,可以跨行演出,成為多元化的演員。



 




 


(又稱公腳、末腳,多扮演年老文弱的人物)
淨 (又稱大淨,多演中軍、旗牌、差役、老家院等)
生 (又稱正生,多扮演正面的男性人物)
旦 (又稱正旦,多扮演端莊嫺淑的女性角色)
丑 (又分男女丑、丑旦,時人也稱這行當為頑笑旦,專門扮演貌醜或不正經的女性角色)
外 (即大花面,又稱「外腳」)
小 (即小生,又分一、二、三幫小生,多扮演文弱書生)


(即貼旦,又稱幫正旦,所演角色較多,如扮演藍采和、宮女、中年或者老年婦女角色,甚至反串男角)
夫 (即夫旦、老旦,又稱「婆腳」,專門扮演老婦人)
雜 (即拉扯、副淨等閒角。也有以「邊」代「雜」。「邊」,即「網巾邊」,又稱男丑、丑生、詼諧生,或三花面、小花面,多扮演性格滑稽、狡詐的人物)
武生(掛鬚扮演文武兼備的中年或老年人)


筆帖式(小武)
打帖式(專任打武的角式)
花旦(青年婦女)
總生(中年以上的文角)
雜師頭(二花面)
六分(如武將、強寇之類的人物)


打六分(專司打武表演的次要行當)
拉扯(龍套演員,扮演閒角)
打拉扯(著重演打武戲)
打武旦(有武藝的女角)
五軍虎(專司武打之職,如兵將、馬伕之類人物)
手下(偏重武打,多扮演兵卒)
堂旦(偏重文戲,只扮演兵卒、差役、太監等人物)
馬旦(多扮演仙姬、宮女、梅香等人物)


「正」即正旦,多扮演端莊賢淑的女性角的。
「貼」即貼旦,又稱「幫正旦」,所演角色較多,如扮演藍采和、宮女、中年和老年婦女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詠春拳圖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