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81029_1172069629523283_7650422418079824502_n13731446_1172069639523282_8682930943709307228_n

詠春拳訣有云:「力由地起,拳由心發」,很多初學詠春的朋友都知道,這個地力起於內拑之力,然則地力是如何從內拑之力運作出來的呢?很多人摸索了一陣子,始終沒有摸清這個「借地力」的概念,只覺得了完成了所謂的「結構」,就認為可以任意的將地力借上身打人,但事實上卻又不是那麼回事。

艦長習詠春已八年有餘,看人習練詠春也成了一種興趣,,說實在的,一個拑羊馬結構的完成,牽涉了許多的要點,但大部分的人在完成了「結構」後,是否能知這個「結構」是錯或是對,又變成了另一項重要的課題,因為錯誤假象的「死結構」,會讓手法、身法不靈外,還有可能因錯用而造成傷害,反之「活結構」除了能對手法、身法有如虎添翼之功外,還能收養身健體之效。

其中雖有許關竅,但最基本的還是於「胯」,胯有分內胯、外胯,而地力就是由藉由收內胯而拑「陽」後而起的地力,許多詠春初學者,通常夾的是「膝」而非胯,如此拑羊馬的重點便由本來應該的「胯」,轉變到了下半身的「膝」。 但並非說以「膝」完成的拑羊馬不能產生所謂的結構,由於詠春拳的結構是由許多「三角形」所組合而成,所以只要其中一個三角形能承受較以往還要巨大的力量時,往往造成初學「結構」完成的假象。

此類詠春習練者,在開始學習黐手之後,即養成用「膝」不用「胯」習慣,腰胯不用,則地力止於下半身的膝,膝不傷也難,而上半身為了要承受由對手而來的力道,則以肩背之力硬撐硬頂,久則上半身肩、背、腰皆有可能承受過多的力而受傷,說簡單的就是陷入「上面對手的力下不去,下面你要的地力上不來」而不自覺,而多年後,就面臨當初被上下二股力造成的內外傷,免不了找上你的窘境。

ps1. 大部分的圖都是像葉問宗師那樣寛寬的功夫褲,看不太出來。

ps2.找到的手繪圖,腳尖太往內側,大腿畫的是對的,腳尖的位置就「不太對」了。

arrow
arrow

    詠春拳圖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