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木人樁,對於練詠春的人來說,就如同是一個在沒有老師和同門可以對練的時候的好老師,拳訣有云:「化拆求對手,有師更需求,無師無對手,鏡與樁中求。」可見木人樁對對平日單獨一人練習的重要,但是在台灣,要找個木人樁實在是不容易,像是一般武術用品店的木人樁,動輒就要17000元
其實,你現在有更好的選擇,台灣也有平價的木人樁了:
http://www.lai-o.com/
奇貨網

詠春拳圖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古勞偏身詠春是屬於詠春拳中較為特別的一支,相傳「詠春拳王」人稱贊先生的梁贊耳順之年時,一位算命先生對他說60歲時,將會有一劫數,於是贊先生將決定回家鄉鶴山古勞養老。回鄉之後的贊先生,其間也收了幾個弟子,其中一位徒弟王華三由於較為瘦弱,在多次比試中,面對比他身強體壯的對手都被打敗,贊先生愛徒心切,於是將詠春再次深入研究,贊先生將自己實戰的心得將套路刪去,改為對拆,並將拳訣融入其中,又把長、中、短手和肘法加入散手之中,創造出一套以偏身攻擊為主的詠春拳,這也是古勞「偏身」詠春的由來。 贊先生主要收了王華三、易英、梁伯長幾名弟子,之後悉心教導他們到到七十六歲辭世。
之後王華三又傳技古兆龍、馮簾,於是古勞有古、馮二家系統,而後馮簾之子馮生又拜古兆龍為師,兼學二家之藝。

 

詠春拳圖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藤圈是一個約30公分(約12英吋)的有彈性的圈圈,有用藤製的,也有用pvc做的,目前艦長在台灣的武術用品店問到的,都是練洪拳用的,通常都將90公分左右,不過在周遭的同好中,到是有聽聞有藤圈(真正藤製的藤圈),後來我透過管道拿到了PVC的,也就是請朋友至米機王拳館買的PVC製的,使用起來還滿不錯,但不知真的藤製的藤圈手感如何?藤圈的用法主要是讓你養成手歸中的習慣,讓你的手在小小的藤圈中活動,並進而提高上半身的柔軟度,由於我是屬於那種全身都很硬的人,剛開始練真的很累,不過這個小小藤圈,對於初學者到是滿有用的,可以讓自己的上半身靈活,並進而掌握出拳角度和靈活度。目前本站有放米機王及岑能詠春的部分藤圈練習方式,若各位有興趣,可以直接洽詢他們。文末有相關連結。

以下轉錄米機王黃念怡師父所寫的米機王藤圈手12式,同好可以看看學習掌握其中的訣竅:



詠春拳圖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紅船,跟詠春拳的傳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由這篇文章,可以對讓我們對紅船有個初步的認識。 資料來源:《 香港粵劇口述史》


詠春拳圖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汝棉的父親為「詠春拳王」梁贊先師的大弟子陳華順,目前這系的傳人主要在廣東順德杏壇一帶,較著名的為陳汝棉次子陳家簾之子陳國基(右),及家簾之徒譚煥標,譚煥標




詠春拳圖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佛山現時所傳的詠春拳除了早前《武林》雜誌上所介紹的姚氏、彭氏、倫佳、郭富等幾支詠春之外,還有一支比較低調而又比較特別的詠春拳,這就是張保宗師(右圖)所傳,被稱爲“張保詠春”。
說到這支拳法的特別就是她的訓練方法與其他詠春的不同。現時各支詠春都以“小念頭”或“十二式散手”爲入門基礎,而張保詠春卻是將三拳一樁裏所含有的技法拆解出來成爲散式而作爲基礎練習。因爲她認爲所有套路都是由散式組成,只要把散式練好也就等於套路也練好了一半,所以散式的練習非常嚴格,每一式都要求做到尺寸到位、身法自然,並且能發出這一式所需的勁才會學練下一式,且每一個散式幾乎都有與之有關的對拆訓練與打樁訓練,所以每新練一散式都要練上一段時間,因此有部分的練習者經受不了如此枯燥乏味的訓練方法而放棄,只有部分有恒心的才能堅持下來的。


散式練得差不多後(一般要半年到八個月左右)就開始練黐手,黐手分單黐手和雙黐手。單黐手的方法有:禮手、內外單黐手(同邊手與異邊手之分)、單轆膀三種,一般經過三到五個月的練習後會轉入雙黐手練習。雙黐手也有三種:圈手、揆掙(肘)和轆膀,在雙黐手的練習到一定的程度,師父才會教授拳術套路。

詠春拳圖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詠春拳,源於北方,屬內家拳,於明朝末年,由一班明朝之遺臣武將,及少林方丈,共同研究而創出,目的是傳於後世,為反清復明而奮鬥。所以當他們研究成功為一完整之系統(包括套路,對練,木人樁法,各種兵器,拳理,心法,口訣等等)之同時,亦遁跡於嵩山少林寺內,一為掩人耳目,二是教授與資深之少林子弟。


及後少林寺被清廷所毀,寺僧便四散逃走,有散於北方其他地方,亦有南下廣東,福建等地,一名綽號『大東風』之少林和尚(真姓名及法號已沒有提起,因避清廷耳目之故,而『大東風』的意思,在當時中國民間有俗語所謂『唔好東風攪壞天』 ,借用其意即要造反)逃到廣東,遇到兩名兄弟並被收容,兄叫謝國樑,弟叫謝國樟,袓籍西樵,單灶謝,一為文官,一為武官,兩人雖為清廷效力,但皆為清官,而且身為漢人,亦對滿洲人欺壓漢人而心感不憤。經過一段頗長日子的相處,『大東風』見兩人品德端正,為官清廉,對自己禮待有加,且心繫漢族,並非為虎作倀之人,就傳兩兄弟武功,並且透露,懂此門武功者,皆為反清義士,但此拳本無名,乃少林一脈,但少林功夫門路繁多,於散出少林後,便各自成一派,亦具派別名稱。緣於本派功夫,既以反清復明為己任,當然會聯絡及組織各地之反凊組織(即初期之洪門等三合會),而本派暗語是『永言矢志,毋忘漢族,還我河山,大地回春』 ,為便以傳於後世,遂將第一句『永言』合成一『詠』字,加上第四句最尾『春』字,以命名此一拳派,是為『詠春』 。何解第一句用首兩字,而第四句只用最尾一字?因爲『永言』合成的『詠』字,是一動詞,創拳者們既身為明朝遺臣或子民,能夠驅逐韃子,還我河山,是為畢生最重要的事,所以『詠』的意思,就是告誡所有的人,要經常在心中吟詠那四句的暗語,勉勵自己,不可或忘。

詠春拳圖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對中國武術有些認識的人聽到「詠春拳」,通常的反應

是「女人拳 」、是由李小龍發揚光大的.. 我,一個35歲的中年男子,在往前看和往後看都有點吃力的年紀,怎麼會對詠春拳產生了興趣呢? 從小就是個功夫迷,但只要是五、六年級的男性友人,我想或多或少都會在諸葛四郎和李小龍的電影的影響下,有過那心中的大俠夢,但這個夢通常很快的就被 國中的課業壓力及雙親期待下,幻滅了, 「幻滅是成長的開始」,但一點點的武俠夢就在剛發芽未成長時,就被聯考制度給摧毀了。 

週遭的同年級的男性友人,有人開始將夢轉移至金庸大俠的超現實武俠世界,但由於跟宋元明清的歷史沾上了邊,可以跟父母說,這是優良的歷史讀物,在夜裡 廢寢忘食的讀,有些則加入了武學社團(非常少數,當然也看金大俠的書)繼續圓夢,但前提 不敢讓父母曉得,下課後在做什麼? 我算是前面那種的,高中時期,金大俠書中的降龍十八掌、一陽指,甚至看到梁羽生的《如來八法》《邪神門徒》(就是一般人熟知的如來神掌啦),不少大俠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倚紅偎翠的劇情,每天在腦海中上演...,伴我度過了慘綠的年少時光。 

詠春拳圖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